沈阳公墓传统墓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“葬”和“祭”。墓地功能的定位决定了墓地经营和管理的范围和理念,也决定了墓地发展的前景和方向。应从文化、历史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重新探索和解释墓地的功能,沈阳陵园墓地以提高墓地的管理水平,满足墓葬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。
一、沈阳陵园墓地的基本功能
墓地作为殡葬业的一个重要分支,其产生、发展、提升都植根于墓地的基本功能。从殡葬主体行为来分析,墓地在殡、葬、祭三大主要行为中与葬、祭两种行为密切相关。尽管祭礼活动并不都在墓地中进行,但由于墓地的基本功能,使在墓地中进行的祭祀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。
墓地的基本功能是埋葬逝者或其标志物。公墓之所以被称为公墓,是因为它与荒冢不的意义。同,后者一般来说规模小、规格低、十分简陋,往往是无人管理的无主墓。随地掩埋是荒冢的显著特征。公墓是规划出来用于埋葬逝者的土地,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。
二、沈阳陵园墓地的追思、缅怀功能
-旦逝者或其标志物埋葬在墓地中,就涉及生者 (与逝者相关的人或关系并不密切的人)进行的墓祭活动。墓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。刘熙在《释名》中将“墓”的社会伦理意义和作用解释为“墓,慕也,孝子思慕之处也”,说明了墓地的追思、缅怀功能一-了却思故之心、思亲之情。我国著名思想家于光远认为墓地是“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
方”,这是对墓地缅怀功能的定位。发挥墓地的缅怀功能,就意味着墓地不仅要埋葬一定量的逝者,而且要容纳生者进行缅怀活动,因此墓地空间规模的规划要考虑缅怀功能。墓中的逝者虽已“西去”,但其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还在,人们需要在墓地缅怀逝者。
三、沈阳陵园墓地的传承功能
殡葬除了包含殡和葬外,还有一个功能就是“传”。“传”就是传承、继承,而墓地是实现“传”这个功能的理想场所。自从人类有意识地进行殡葬后,殡葬就不再只是纯粹的遗体安葬,而是承载着人类思想的文化活动。传承不是传承墓地里的骨灰,传承的是文化。人生是一本书,名人的这本人生的书“厚”一些;常人的这本人生的书可圈可点的也不少,特别是对子女或亲朋好友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,后世的人应该用心地“传”下来。事物的功能是由事物的结构来决定的,墓地派生出了“传”的功能,因而在结构布局上仅考虑收藏骨灰是远远不够的。为了实现“传”的功能,除了收藏骨灰之外,还应收藏逝者的遗物,例如用过的、有收藏价值的文化用品以及衣物、用具等。于是墓地设置收藏室、展示室就成为必要。如上海滨海古园成立了墓葬陈列室和名人文化陈列室,这是开发墓地的传承功能、进行墓地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。革命烈士陵园的传承功能发挥得非常出色,如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收藏了很多烈士遗物,其中的-些还属于国家一级文物。
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,或多或少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和物质财富,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,也是纪念他们的地方。通过墓地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,加以适当的策划和宣传,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,而且可以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,为后代留下宝贵财富的荣誉感、责任感。
四、沈阳陵园墓地的生态功能
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死亡本是自然的回归。然而,由于逝者越来越多,传统基葬造成的“青山白色化”的情况十分严重。因此,生态墓地成为人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。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,嘉地面临着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死亡人口的问题,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形成严重的“代际不公平”。因此,基地的生态功能的定位是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的。同时,由于人类乱砍滥伐、土壤沙化、空气污染、洪涝灾害等问题不断加别,作为燕地工作者,必须要改造“白色墓地”,建设生态基地,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。
生态是一个宏观的概念。对一个具有较大面积的墓地而言,要在实现生态化方面多下功夫。墓地如何实现生态化,是需要墓地专家和生态专家共同来研究的课题,这里涉及生物多样性(包括植物多样性) 等科学问题。墓地生态化功能的真正实现,对“水泥森林”式的大城市来说十分可贵,墓地要为当地城市的生态化多作贡献,充当城市的“绿肺”。以上是对墓地功能的介绍。现代意义上的公墓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含义,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,与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和风俗相适应,同时融人文化艺术和园林景观的一种人文纪念的殡葬方式。现代公墓利用荒山瘠地修建,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,经过规划建设、植树绿化,景色秀美,鸟语花香,成为逝者安息的好场所。现代公墓在墓葬形式上对旧的墓葬形式进行了一种功能性替代,在文化功能上同样也进行了一种替代,体现着墓葬文化内涵的源远流长和深刻变化。改革开放以来,原始的墓葬形式已逐步远去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“公墓”,墓葬成为缅怀先人、激励后辈、凝聚意志、坚定信念的载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