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殡葬行业,一个常人不愿触碰的禁区,他们整日与冷冰冰的尸体打交道,不被亲人理解,但他们却心甘情愿地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,只为为逝者站好最后一班岗,为当好逝者的灵魂摆渡人。
01
殡葬主持的一天
都说服务业难,可比起服务活人,服务尸体可谓是难上加难。在很多人眼里,这都是一份阴冷的职业,生怕与从业者接触过多,而沾染上“死人的气息”。
朱先锋作为一名殡仪主持,工作非常繁琐,而她必须要一丝不苟,如果出现了一丁点的差池,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。
在换好职业套装以后,她会先去整理花篮还有花圈的顺序。这个花圈的摆放大有讲究,先摆谁的后摆谁的,都有着严格的顺序,都必须遵从家属的意见。
她一丝不苟地按照顺序粘完挽联,接着又会请家属进来点亮长明灯。家属点完以后,朱先锋的工作就开始了。
一声“揭礼仪式开始”,在萨克斯与钢琴声中,四名殡仪队员开始默哀,而后缓缓地拉开灵布,与会的亲朋好友们纷纷脱帽致意。
紧接着,朱先锋开始做总结,而后邀请家属代表们上台发言。尽管她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种画面,可每回看着家属们声泪俱下,在哽咽中致辞,朱先锋还是会难免触景生情,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了泪珠。
几乎每个上午,朱先锋都是在这样的情形中度过。最忙的时候,朱先锋一上午能开7场追思会,一上午下来连眼睛都已经红肿了。
这种车轮战,非常考验人的耐力与心性。朱先锋需要陪着每一场的家属,将流程全部走完一遍,需要切身去体会在每位死者身上演绎过的人间疾苦。
02
见惯生死仍惧怕别离
朱先锋作为长沙市明阳殡仪馆最为年轻的一名葬礼司仪,她走上这条与死亡有关的工作,与父亲和母亲不无关系。
朱先锋的父亲王飞,年轻时曾在当地的殡仪厂工作了三十多年;而母亲则是寿衣厂的普通工作人员。
王飞将毕生的心血全部注入在了丧葬事业当中,这期间,他做过电工、火化工、入殓师等一系列的殡葬工作,可谓是名副其实的“殡一代”。
回忆起殡仪馆的岁月,他仍旧是历历在目。刚刚踏入殡葬行业的王飞,也曾产生过恐惧。有次,殡仪馆的制冷压缩机出现了故障,以至于三天都无法正常送冷,地库里的温度开始慢慢上升。
时值烈日炎炎的夏天,尸体开始逐渐地腐化,并伴有刺鼻的臭气。负责维修压缩机的王飞,打眼一瞧,险些将连着三天的饭食吐出。
虽然明知殡葬行业的苦楚,但是王飞非但没有阻拦,还很是支持。当时朱先锋高中毕业,准备填报志愿时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选择。王飞就半开玩笑地问她:“你报殡葬专业吧,当个‘殡二代’。”朱先锋倒也真的听了父亲的话,果真从事了这个行业。
朱先锋很是感谢这份工作,因为是殡葬行业,让她领悟了生命的真谛。
03
不被理解的职业
毫无疑问,朱先锋是幸运的,因为她有家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。然而,大多数殡葬工作者还是不被理解的。
“和朋友说完我在哪里工作,他们瞬间倒退了好几米di。家人也一直觉得我可能是头脑不好,年纪轻轻,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职业。”
这是一位来自山东的90后年轻女殡仪主持的独白,她的遭遇,应该也代表了大多数的殡葬行业服务人员的心声。
三年前,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南京殡仪馆工作。彼时,她在给学校写工作报备时,老师们看到的那一刻,纷纷露出了惊诧的目光,对于她选择这份工作很是不能理解。
不过她在选择成为殡葬主持前,就已经做好了面对质疑的心理准备。选择成为殡葬主持的原因无它:“我很喜欢”。有这四个字,想必已经足够了。
这名年轻的殡葬司仪每年能够主持1000多场,忙碌是她的常态。
虽然这个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,但是现在愿意选择殡葬职业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了,他们接触殡葬行业,是因为兴趣,忠于其,而是因为它的这份神圣。
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,这最后一程,总归是要走好,也总归是要有人来帮着总结这短短的一生。